伍華大家庭的「哈哈哈」
夏國浩老師
【 伍華與我,我與伍華 】
2015年退休至今已十年了,放下教鞭十年的光陰,空閒的時間多了。三十八年的教學工作,給我有可觀的回報,所以希望退休後能取之於社會,回饋於社會。於是當我正式放下工作後,除了在WhatsApp群組中享受不少有興趣學習及康樂活動之外,我亦當了不同形式的義工,包括老人服務、時間銀行計劃、法團義務工作、社區關愛隊工作、教會善會小組工作和香港魔術義工隊等。
有人曾經對我說,你的中學生涯在伍華學習,你的工作又在伍華服務,你的一生似乎與伍華劃上等號 ! 沒有錯,我的一生與伍華結緣,我經常說:「伍華是我家,大家笑哈哈 !」其實我現在人生的下半場仍不時與伍華結緣,今次鑽禧敍餐也是個好例子 !
數十年來,伍華的畢業生散佈世界各地,有人成為社會棟樑,於科技、藝術、教育、政治等領域發光發熱。無論他們身在何處,心中都有一份共同的牽掛–一條熟悉的彩虹道,背靠一條啟德河,那幢承載夢想的校舍。當年的少年,如今已為人父母,他會牽著孩子的手,站在伍華門口說:「這裡,是爸爸的母校,這裡,是夢想開始的地方。」
這是伍華的榮耀,也是伍華世代相傳的承諾。
天主教伍華中學,用知識啟迪智慧,用愛心塑造未來。
這不只是一所學校,這是一個家,一個讓夢想生根發芽的福地 !
最後為大家總結我經常與同事門說的一語:伍華是我家,大家笑哈哈 ! 當年在伍華的學與教生活,令我回味無窮 !
夏國浩老師
以下我節錄一段介紹母校的文章分享,给大家更多了解。
伍華中學:超逾半世紀的薪火相傳,塑造不少明日領袖。在九龍新蒲崗的一隅,有一座學校靜靜地矗立了近六十年。從晨曦初照,到夕陽西沉,無數學子在這裡走過青春歲月,懷著夢想啟航,帶著智慧與品格走向世界。這裡,就是天主教伍華中學(前身為伍華書院):一所有故事的學校,一處孕育未來夢想的地方。
誕生:來自信念的種子
1965年,一群有遠見的教育工作者懷著共同的信念,以知識啟迪心靈,以愛澆灌希望。他們相信,真正的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,更是品格的塑造。於是,一所天主教精神為本的學校誕生了。學校的名字「伍華」,源於一位熱心公益的著名建築商伍華先生,「生泰建築」的創辦人。他的兒子伍秉堅,為延續父親的慈善精神,捐助學校,由新蒲崗天主教中學易名為伍華書院,讓這座學府得以茁壯成長。伍華的名字,從此與這所學校的使命緊密相連,育才無數,成就彰顯。
堅守:在變遷中綻放光
歲月更迭,社會變遷,伍華中學始終堅守「慎思明辨」的校訓,不僅傳授學問知識,更培育學生獨立思考、明辨是非的能力。這裡的教育不只是追求分數,而是讓每一位學生學會如何做人,如何為社會作出貢獻。
昔日學校禮堂外牆鑲嵌著美麗的彩繪玻璃,象徵著信仰的光芒,也映照出學生純真的夢想。為了保護這份美麗,羅校長早年為學生們組織了學生會,提升課外活動的元素,同學們更自發發展出伍華「膠波仔」文化,以西瓜球取代皮足球,因為禮堂彩玻璃經常被正規足球破壞,讓運動與尊重並存,最神奇的是一項包膠玻仔比賽,發展到只用一卷電線膠布便可將一個西瓜波完整包裹好,使踢感更好! 射波更勁! 但殺傷破壞力又不大,這樣的故事,彰顯了伍華學生的創意與團結精神是無限的,尊重傳統,卻又勇於創新。
蛻變:擁抱未來的步伐。
伍華從一所男校,於2022年正式轉型為男女校,迎來了第一批女生。這不只是學校規模的變化,更是教育理念的昇華,讓更多年輕人能在這片知識的沃土上成長,讓多元文化與思維碰撞出更燦爛的火花。
學校不斷革新課程,推動STEM教育、人文藝術發展,並鼓勵學生參與國際競賽、社會服務及離港北上南下遊學團。因為學校深知,真正的精英不是只會讀書,除了裝備好自己,更要是懂得關懷世界、擁抱挑戰,做一個成功的未來領袖 !